首页>教育 > 正文

阅读《消失的图书馆》 回顾令人感慨不已的往事

2022-03-29 21:12:17来源:教育导报

图书馆是书籍的物质载体和文化记忆的贮藏器,这是图书馆建造的目的。可是,那些消失的图书馆几乎与建造的图书馆数量一样多,它们从另一重意义上记载了人类的历史。

旅人之家书店创办人、作家叶锦鸿对此深有感慨,从2014年至今,他致力探究消失的图书及图书馆背后的故事,从而有了这部名叫《消失的图书馆》的历史文化随笔。

全世界消失的图书馆名单长得就可以成为一本书了,诉不尽人间故事,写不完历史沧桑。叶锦鸿挑选了9个例子:17世纪的瑞典大学图书馆、伦敦图书馆的两场火灾纪事、鲁汶大学图书馆的两次劫难、东方图书馆的炸毁、西班牙内战中的图书遭遇、“二战”中的德国图书馆、“二战”中的巴黎图书馆、冯山图书馆、佛罗伦萨图书馆。同时,结合了其他的图书馆故事来进行讲述,既有典型也有覆盖面。

从建馆、发展到最后的消失。一本一摞,聚书成馆,著名的图书馆都是花了很大心力经营的,藏书丰富,汇拢了人类文明的精华。可是,它们的消失是那么简单,眨眼之间,就消云散。在17世纪瑞典参与的战争中,瑞典军队从波兰、德国和其他国家抢掠了大批艺术品和书籍、档案,但是不过100年,一场大火就毁去了三分之二的珍宝。这就像是对自不量力的人类行为的讽刺,居然想靠武力和强权来塑造一国的文化。文明史经历了多少这样的磨难!

图书馆的两大敌人:一是火灾,二是战争。一点点火星,就可以让一座辉煌的图书馆灰飞灭,更遑论战争的硝和连天的炮火。

战争来了。图书馆就在那儿,避无可避。炮弹不长眼睛,落下一枚,图书馆连同馆内的藏品,就面临了消失的命运。更何况,有些时候,有名的图书馆就是轰炸的既定目标。1932年1月29日上午,日军轰炸机突袭上海,向商务印书馆所在区域连续投弹,将其印刷厂、编译所、东方图书馆等设施全部炸毁。新闻报道:“东方图书馆中的涵芬楼,连同它所庋藏的所有善本珍籍,尽付劫灰,其损失非金钱所能计,实为世界文化史上莫大浩劫。”

伦敦图书馆、鲁汶大学图书馆、圣保罗图书馆、萨克森皇家图书馆、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……都在炮火中毁于一旦。有些图书馆尽管建筑仍然保存,馆内藏品却被洗劫一空,比如屠格涅夫俄罗斯图书馆。有些图书馆,为了避开战火,努力转移馆内藏品,但也难逃厄运,要么途中遇难、要么散佚不知所踪。比如,在日军登陆大亚湾后,紧急转移的中山大学图书馆。

对于书籍的摧毁,有时候脱离图书馆而进行。西班牙内战期间,德国纳粹上台后的20世纪30年代,焚书事件就已经屡屡发生了,一场叫作“书本恐惧症”的瘟疫弥漫在人们心头。那些“笨拙和有毒害”的书籍被集中销毁,大批文化人遭到迫害,而狂热的破坏分子们以极大的参与热情谱写了文明史上让人痛心、备感虚无的荒诞场景。

与之相对应,在佛朗哥的高压控制下,玛丽亚·莫利奈尔在流徙中坚持担负“教育传教”的职责,罗格里斯-莫尼诺与他的同道人继续掩护、收集、拯救流落的书籍。东方图书馆被毁后,商务印书馆迅速收拾残局,并在复业后重印的书籍版权页上注明“国难后第几次”字样,抵制日方威压,提醒人们牢记历史。香港沦陷前后的10年间,冯山图书馆馆长陈君葆始终坚守岗位,他把妻儿送走,孤身一人留在香港,后被日军拘留,多次被审讯。这些情义无价、铮铮风骨的烽火守书人,以无畏的勇气和高贵的品质,为我们作出了表率。

阅读《消失的图书馆》,回顾这些令人感慨不已的往事。图书馆可以消失,书可能被毁灭,可是,人类对知识的向往之心却永远不会消失,永远不能被毁掉。

标签: 历史文化 图书馆名单 图书馆故事 中山大学图书馆

热文推荐